上周六(7月30日),地铁19号线剩余四座车站正式投入运营,至此,地铁19号线一期已全面启用。8月3日,记者从京投所属轨道公司了解到,为了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19号线新宫站、景风门站、牡丹园站还将建设“轨道交通微中心”。
京投所属轨道公司还披露,未来,新线换乘站在设计过程中将进行第三方评价,换乘站布局将更加合理,乘客无需“长途跋涉”。
部分新开车站早晚高峰客流量大
作为主城区骨干线网中第一条大站快车线路,地铁19号线一期全长20.9公里,南起新宫站,北至牡丹园站,共10座车站,从南四环外的新宫站到北三环外的牡丹园站约半小时,满足快速出行需求。
地铁19号线一期的10座车站中6座可换乘,其中,牡丹园站可换乘10号线,积水潭站可换乘2号线,平安里站可换乘4号线、6号线,景风门站可换乘14号线,草桥站可换乘10号线、大兴机场线,新宫站可换乘地铁4号线-大兴线,多站点多线路换乘,进一步提高通达性,为沿线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
2021年12月31日19号线一期先期开通6座车站,从7月30日起,地铁19号线一期北太平庄、平安里、太平桥、景风门等4座车站开通试运营。全线开通运营后,目前线路运营时间与之前保持一致,新宫站首班车时间为5:30,末班车时间为23:25;牡丹园站首班车时间为5:30,末班车时间为23:10,高峰时段最小行车间隔6分钟。
4座车站的开通也意味着19号线一期工程全面接入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客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北京轨道运营公司介绍,19号线作为一条南北向穿越中心城大运量快线和加密线,各站客流量均较大,尤其是与既有线网形成换乘关系的车站。例如,太平桥站毗邻金融街,工作日早高峰期间或将有大批乘客下车集中出站,反之晚高峰大量乘客进站乘车回家。对此,车站有针对性地在早高峰加强站台乘客疏散引导、站厅出站闸机值守;晚高峰则强化安检、进站,以及站台有序候车。
新宫、景风门等站将建设轨道交通微中心
京投所属轨道公司勘察设计总部副部长路清泉表示,19号线是北京市首条以线路为着眼点实现一体化设计的项目,“综合考虑功能、景观、交通接驳等设计要素,针对19号线10座车站的特点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新宫站、景风门站、牡丹园站被列入首批轨道交通微中心,平安里站提升改造成为推动区域城市更新的重点工程。”
“轨道微中心”是指站点周边一定范围内,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尝试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在19号线一期设计之初就借鉴TOD理论,将地铁站点附属设施充分与所在区域城市更新相结合,将“轨道微中心”打造成区域的公共客厅。
路清泉表示,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项目,按照与地铁的结合方式主要分为三类:有附属结合类及通道衔接类、综合利用类和功能织补类。
附属结合类及通道衔接类,注重附属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和利用。比如地面出入口将藏于既有建筑内,避免占用城市空间和影响城市景观环境,19号线太平桥站的部分出入口、风道等设施就与周边建筑一体化建设。此外,在19号线积水潭站,车站站厅西侧和新华百货地下连通,乘客不需要出室外地面,可以从车站直接进入建筑,出行更便捷。
综合利用类,如在新宫站结合周边交通接驳、场地现状条件以及社区功能需求,通过调整站厅布置,形成地下过街网络,建立公交主导模式的新型城市空间。
功能织补类,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开展城市更新。19号线平安里站和景风门站,就结合车站外挂厅及出入口设置公共服务功能,设置社区服务中心。此外,在平安里站结合周边历史风貌遗存、场地现状条件以及社区功能需求,以功能织补为主要策略,织补了城市空间,完善了社区功能并消隐部分6号线的地面建筑。
新线换乘站布局将更合理,乘客无需“长途跋涉”
打造“轨道微中心”未来将成为地铁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20年12月,北京市发布了第一批轨道71个微中心的名单,目前在建的3号线、12号线、16号线、17号线、22号线、28号线、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昌平线南延工程等均开展了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一体化设计。
路清泉透露,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二期和二期调整版线网规划中,一体化项目共100个,已开展一体化综合利用的车辆基地共11个, 89个站点开展了一体化工作,在后续线路中将重点推进三元桥、丽泽航站楼、东坝车辆基地等一批场站一体化试点项目,实现轨道场站与周边用地规划建设紧密衔接、有机融合,为三期线网建设及既有站改造积累工作经验。
对于未来一段时期的轨道交通建设方向,京投所属轨道公司也进行了披露。在增加快线,提供差异化服务方面,在建的17号线中北段和已通车的17号线南段、19号线一期均采用大站快车模式。17号线设计时速为100公里,19号线设计时速为120公里。这两条线作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快线网首轮实施线路,极大地提升了轨网的时效性和通达性,同时也增强了新城与中心城轨网服务的直达性,使外围新城与中心城的连接效率较既有线有大幅提升。
优化换乘站方案方面,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在建新线重点换乘车站的设计方案进行线上线下公开展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结合市民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方案。另外,新线换乘站在初步设计阶段将进行第三方评价,对于大客流换乘站及复杂结构换乘站,还采取了客流动态仿真模拟,查找车站设计不合理区域,优化换乘方案;通过上述措施,新线换乘站布局将更加合理,力争换乘通道更短、自动扶梯更多。未来,乘客搭乘新线换乘站将无需“长途跋涉”。
来源:新京报
现代轨道交通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轨道运维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