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城轨 > 科创赋能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激发“新质感”

科创赋能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激发“新质感”
发布时间:2025-01-15 09:04:19阅读:收藏
摘要:科创赋能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激发“新质感”

科创赋能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激发“新质感”


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下线、全国首列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问世、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AF动车组样车发布……翻看2024年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的成绩单,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持续涌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产业的价值高线与安全底线,构筑起产业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是北岸城区重要的工业聚集区,承载了全市9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产业特色显著。这里拥有四方股份、四方车辆、四方阿尔斯通3个主机厂和22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完成外资到账同比增长110%,轨道交通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0%。

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如何优化配置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创新要素资源?如何让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实现“落地生金”?2024年以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以构建协同联动的全球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产业生态为目标,用一系列创新招式解答了以上“三问”。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果”,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是“因”。聚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是示范区亮出的关键一招。

位于示范区核心区域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承担了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国家使命。自2017年以来,中车集团投入了大量设备和人才,示范区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用于实验室、试验线、专家公寓等各种配套建设上的投入累计超过百亿元。经过多年的央地共建携手发展,这里已初步建成“三平台、两中心、一网络、一基地”。目前,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中车大数据中心均投入使用。近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主体竣工,即将交付使用。

示范区管委上下已达成这样一种共识:高速列车国创中心不仅位于区域的地理位置中心,也是产业生态发展的核心主体。国创中心搭建了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完成了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印尼雅万出口动车组等系列产品研发。搭建了城际动车组技术平台,完成了海口城际动车组等系列产品研发。搭建了混合动力列车技术平台,完成了氢燃料有轨电车系列产品研发……以国创中心为核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加速汇聚并贯通发展。

这里,创新因子澎湃涌动。眼下,国创中心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高质量行动发展计划、国资委启航行动未来产业等科研任务共计30余项,已申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1323项。2024年12月16日,高速列车国创中心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共建“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前沿实验室”及“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铁创新中心”,专注于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领域的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组织和培育,为高速列车国创中心及整个行业提供技术源头供给。

这里,科研成果转化正加快落地。中国中车在青搭建了总规模40亿元的中车(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总规模5亿元的中车(青岛)科技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国创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同时,国创中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搭建了轨道交通领域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资源富集,目标设定更要跳出青岛着眼产业未来。要构建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协同联动的全球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形成引领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引擎。

示范区管委深知,吸引更多引领性项目、头部企业落地,并深度融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突破,需要获取金融资本的便捷,还需要产业配套的支撑,以及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企业准入、获得经营场所、连接公共服务、解决商业争端等营商环境的支持。保持这些方面的高水平与高质量,方能抢得产业布局及发展先机。

土地空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11月9日获国务院批复。示范区作为青岛市首批推进的控规片区,已经率先通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技术审查及城阳区政府专题会议,并于2024年11月1日进行专家评审,预计2025年6月正式揭晓。初步统计,示范区新增建设用地8.2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约5000亩,为下一步区域内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如何用好空间优势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如何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示范区正在探索服务新招式。

“点穴式”精准招商。去年以来,示范区赴京沪湘深等地开展延链招商30余次,考察项目50余个。走访的单位既有国家铁路局等国家部委,又有北京交大等重点高校,还有株洲时代等产业链龙头。招商团队想尽千方百计,把意向项目变成签约项目,把签约项目变成落地项目。2024年,示范区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上推动中车时代电动汽车等13个项目签约落地;集成电路产业链上,22个项目注册落地;高分子材料产业链上,签约、注册项目13个。从“链”上招商,巩固主导产业,切入新兴赛道,不断夯实发展后劲。

项目推进“落地办”。示范区在壮大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对产业逻辑、市场逻辑、创新逻辑的深刻理解,转化成“唯快不破”的方法论,进一步应用于服务企业的实践中。2024年下半年,示范区成立了占地类产业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在内部被称为“落地办”,专门服务于项目的落地落实。对新项目从正式协议签订后介入,配备项目管家,协助项目方办理土地招拍挂、项目备案、规划方案报审、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等所有土地、规划、建设手续。目前,“落地办”的工作全面展开,已协助瑞幸咖啡、大上电器智能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牵头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各个项目方的一致好评。

遍访存量企业“挖潜能”。增资扩产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示范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24年,示范区管委对区域内规上企业进行了遍访,沟通企业需求,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累计走访调研企业120余家,解难题50余项;通过协会、科技孵化机构等搭平台,举办各类惠企活动30余场次;成立工作专班,对有扩产扩能意向企业主动靠前服务、跟进项目落地,近4个月来已支持5家企业完成扩产扩能项目准入。

在轨道交通这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赛道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正不断调整“姿势”,精准“卡身入位”,激发产业“新质感”。

来源:青岛日报

本文关键字: 青岛轨道交通
×

现代轨道交通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轨道运维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开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