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项目招标公告
上海第一测量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称招标代理)受上海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招标人)的委托,就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邀请合格投标人前来报名参加。
1.招标项目概况、研究内容和资金来源
1.1项目概况:
(1)上海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现状
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猛,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正式运营。目前,全网运营线路总长已达567公里、车站共计331座(均含磁浮在内)位居世界第一,是中国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工程造价超数千亿元。按照上海市新一轮建设规划,计划到2020年底,上海还将新增260余公里的轨道交通里程,形成总规模超800公里,车站总数约502座的庞大轨道交通路网。因此数年之内,上海轨道交通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轨道交通工程每公里造价动辄数亿,且项目从前期策划到投入运营历时可能达十年以上,时间跨度大,期间各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涉及到多家单位、各阶段造价信息编制单位和管理单位不一,并且均只形成阶段性成果,造价数据无系统性分析,无法反映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造价动态变化;当下上海轨道交通造价咨询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未跟上高速发展的地铁建设及设计手段的更新,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较为滞后,较多造价工程师依靠手工计算工程量,工作效率低,且易出现误差、不易复核,在整个项目实施阶段不断重复算量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项目设计的各个阶段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无法达成数据共享或协同工作,同时造价管理人员也无法在经济指标上辅佐设计人员的限额设计或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控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尚未能根据项目实时形象进度提供完成投资比例,传统的月度资金支付仍依赖施工监理对现场完成实物工作量的统计,实际支付与项目进度存在一定偏差,无法做到造价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随着上海及全国建设领域的不断发展,造价咨询行业已面临人员短缺、人员频繁流动、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传统的造价咨询行业靠简单的增加人员投入、加班加点工作已满足不了的新兴建设形式下的造价管理要求。尤其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结算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应用和发展新技术来提升工程造价的水平及工作效率,打破以往的工作传统,整体提高上海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2)上海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愈发火热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是继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后出现的建筑业又一项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它在建筑全生命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建设效率和信息集成程度,能够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效益。BIM技术的兴起给上海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期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可切实有效地提高项目建设的设计和建造质量,为后期项目的运维管理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保障。
上海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领头羊,率先在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上应用了BIM 技术。在近几年开展的新线项目,如5 号线南延伸、8 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10 号线二期,11 号线迪斯尼段、12 号线、13 号线、14 号线、15 号线、17 号线、 18 号线等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都采用了BIM 技术来辅助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大大提升了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减少了项目变更,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经过三年多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上海轨道交通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轨道交通项目BIM 应用经验及研究成果,项目BIM 应用价值点已覆盖到项目的规划、设计及施工阶段,具备一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目前BIM技术在上海轨道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点主要有:规划方案表现、管线搬迁与道路翻交模拟、场地现状仿真、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工程量复核、装修效果仿真、大型设备运输路径检查、施工进度模拟、复杂工序模拟。其中,如碰撞检查、管线综合等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充分发挥了BIM技术的优势,为项目带来了较大价值;但在建模过程中因参与方多,建模方式不统一,工程量计算标准不统一,参数化构件库不完善,建模精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如工程量无法精确复核问题、信息在项目各方中传递不顺畅问题,使得工程造价管理这样需要贯穿项目整个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应用,却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优势,需进一步探索。
(3)基于BIM技术的上海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现状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及市政府的号召,不遗余力的推进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并于2013年印发《轨道交通项目BIM工作相关事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集团对BIM工作的要求,充分展示出集团对应用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期盼和传统建设行业希望以新技术驱动企业管理改革的渴望。而作为贯穿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是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所在。而BIM技术的应用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进度情况,BIM技术在上海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主要在工程招标阶段,尚未涉及到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及工程结算等过程。
目前在投标阶段具体应用模式和流程的主要体现:在项目招标阶段开始时,BIM咨询单位根据招标图纸深化初步设计模型,使其达到工程算量要求的深度;再根据投资监理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表来划分BIM模型,使模型中构件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列项相对应;之后通过导出明细表的方式,统计出每一个构件的工程量信息,然后汇总到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最后投资监理公司人员与BIM咨询公司人员依据此清单来核对工程量,若差量在3%及以内,则视为合理,超过3%,双方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并更正,最终使双方差量控制在3%以内;至此BIM技术在招标阶段的流程结束。
招标阶段的BIM应用模式在经过多条线路、多类型车站、多个专业的应用实践后总结出:应用BIM技术确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招标阶段工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发现如下问题:第一,基于BIM模型应用建模软件统计构件工程量工作量大,效率较低,延续性差,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很难拓展到施工图预算、验工计划及施工结算中;第二,根据BIM模型出具的工程量清单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其质量与个人建模习惯及专业知识水平有密切关系,急需相关标准来规范和统一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第三,同一类型的站体,同一专业,不同的造价咨询单位所列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表不统一,工程量计算方式也不尽相同,而BIM咨询单位需根据造价咨询单位出具的工程量清单表统计工程量,这也一定程度上使BIM咨询单位的工程量统计工作变得繁复,降低了效率,急需统一各专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列项及计算规则;第四,招标阶段的BIM应用虽已有执行流程,但尚未形成相应的BIM 应用标准,如各分项的计算规则在各个BIM咨询单位尚未完全统一,具体的建模方式尚不一致,满足算量规则的“族”(参数化构件)尚在开发中。
现代轨道交通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轨道运维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