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家讲坛 > 浅谈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傅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区别于常规的工民建设计行业通过Revit或者ArchiCAD的局域网内协同实现的日趋完美的BIM协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参建单位众多,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很难同时存在于一个局域网中,要实现并推广轨道交通的BIM设计,BIM原本优势的协同设计可能反而成为了瓶颈。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轻量化
1、引言:
BIM(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
在工程项目勘察中,推进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构建支持异构数据和多种采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库,实现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集成应用BIM、GIS、物联网等技术,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研究开发基于BIM的集成设计系统及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集成与共享。
2、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发展现状:
区别于常规的工民建设计行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建筑、结构、环控、给排水、供电等常规专业,还包括线路、限界、轨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AFC、综合监控、屏蔽门、电扶梯等10多个专业性的专业。
在设计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通常会设置一个“总体设计院”,各地铁车站设置若干“工点设计院”,对通信信号、牵引供电、AFC、综合监控等专业设置“系统专业设计院”,地铁车站的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参建单位众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以及工程的管理工作极为复杂,需要项目实施团队内部各个专业间的密切配合,频繁地进行设计信息的沟通,并且与业主、施工单位、监理等多个建设参与方进行多种形式的交互协作来完成。
区别于常规的工民建设计行业通过Revit或者ArchiCAD的局域网内协同实现的日趋完美的BIM协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参建单位众多,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很难同时存在于一个局域网中,要实现并推广轨道交通的BIM设计,BIM原本优势的协同设计可能反而成为了瓶颈。换句话说BIM的协同应用效果是优秀的,但是对于轨道交通这种大型工程应先让BIM“走出”局域网,“走出”某某办公室,需要寻找基于互联网服务器或者云端实现的远程协同设计平台。
目前常见的协作平台,包括Bentley ProjectWise协同管理平台、Graphisoft BIMcloud平台,以及广联达的BIM5D,鲁班的BIM平台,蓝色星球的BIM云平台等。
其中仅ProjectWise及BIMcloud平台可以应用于设计阶段,其工作方式类似于Revit的工作集,即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分时间段对特定工作集的图元具有编辑权限,如果需要使用或者修改别人的图元需要该图元的占用者进行授权,并通过与云端的中心文件同步用以更新修改后的模型。但是由于该模型集成了各专业的设计信息,造成模型数据量巨大,在同步中心文件时有可能会造成中心文件损坏而形成巨大损失,同时该模型的巨大数据量也造成了其难以在施工阶段继续深化使用。
而像广联达、鲁班、蓝色星球的BIM云平台,则是主要应用于施工阶段,即将BIM模型进行必要的简化后上传至云端,项目参与的成员被赋予不同的权限,包括审核、现场管理等,通过手机端或者电脑端浏览、标记模型。但由于其中心模型是经过简化的,其后续的现场修改及标记无法应用于设计原始模型。
3、应对方案:
通过以上列举及对比可知,要推广城市轨道交通的BIM协同设计,并让BIM模型在全生命周期内发挥价值,需要开发一套可以应用于BIM全周期的协同工作平台,该平台需着重处理好BIM数据的轻量化问题,并保证轻量化数据模型的“可逆性”,即轻量化模型的原始数据不丢失。
BIM轻量化及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模型文件轻量化转换、模型快速可靠传输等。
基于桌面的BIM模型大部分采用单文件或几个文件来存储几何信息、材质信息、纹理贴图及属性等模型信息,这样的存储方式不利于网络端传输,进而影响基于网络的BIM模型的展示和操作体验。BIM轻量化首先需按标准数据格式(IFC)进行模型文件转换,其目标是降低BIM源文件的数据量、保证BIM数据的精确性、实现BIM数据转换的可逆性。
模型快速可靠传输是在BIM源文件轻量化转换的基础上使用压缩、构件模型流、运用缓存等技术使模型快速可靠的到达接收端,相对而言该技术比较成熟。
4、结论:
为相应国家政策,推广城市轨道交通的BIM协同设计,开发一套可以整合各专业并可以应用于BIM全周期的协同工作平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BIM模型的轻量化及其应用是BIM协作平台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2]马金忠1,田彦山,基于云计算的BIM 模型轻量化及应用研究综述[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 年7月
作者简介:
傅鹏,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专业,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轨道交通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轨道运维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