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产业规模领跑全省——轨道变“赛道”,南京冲刺跑
12月8日,2021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投资推介会落幕,现场签约21个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达215.87亿元。作为地铁运营里程全国第六、市域快轨运营里程全国第一的城市,“轨道上的南京”正依托百年历史积淀,全力抢抓交通强国战略机遇,拉长补强轨道交通产业链。
大江南北飞驰“南京智造”
11月26日,宁句城际首次开放“试乘”,中车浦镇公司制造的市域B型列车风驰电掣,最高运行时速达120公里;11月3日,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通车,车站乘客信息系统由江宁开发区企业鸣啸科技研发;9月19日,哈尔滨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智慧化建设的牵头单位是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产业,是智能制造领域的“黄金赛道”,也是南京八大产业链的主攻方向之一。从线路建设到车辆制造,从设计研发到供应运维,南京是国内少数拥有轨道交通较高组网和运营能力的城市。截至今年三季度,南京已集聚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共150家,其中纳入统计监测的规模以上企业为123家,实现营收突破730亿元,同比增长22%,产业规模全省第一。
诞生于1908年的中车浦镇,是南京轨道交通产业的“始发站”。100多年创新发展,这家有着红色血脉的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车辆装备集成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集聚。恩瑞特的城轨信号控制系统、南高齿的动车组齿轮箱、康尼机电的城轨车辆门……一批身怀“独门秘笈”的配套企业茁壮成长。数据显示,中车浦镇的本地采购金额,约占总额的48%。
南京轨道交通产业的辐射半径,正变得越来越长。6年前,总部位于上海的鸣啸科技将研发中心迁来南京,去年又在江宁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负责人杨华坦言——选择南京,就是被这里的市场规模、产业集群、营商环境和人才储备等综合投资条件吸引。
调优格局精塑“一主三副”
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程度最高、国际竞争力最强、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轨道交通是国内各大城市竞相布局、全力扶持的产业。放眼全国,株洲、长春和青岛具有先天优势,广州和成都近年来异军突起,南京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去年,南京出台《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通过深入实施“链长制”,优化顶层设计,统筹产业升级。以江北新区为主体,以江宁区、栖霞区、浦口区等为支撑, 南京轨道交通产业“一主三副”的发展格局豁然开朗。由南京市发改委牵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专班,立足板块实际,明确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高效衔接。
产业进阶的“战术板”已经画好:江北新区围绕整车制造、零配件等,着力打造国际化智能交通产业基地;江宁开发区聚焦通信、信号、供电、消防,打造先进轨道交通系统研发基地;栖霞区依托轨道门、自动售检票系统方面的特色企业,精耕细分领域,释放比较优势;浦口区以中铁十四局大盾构为龙头,发展工程建设、关键零部件,打造高端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区。
既要做精空间支撑,又要做强创新支撑。对标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和国际一流水准,紫东综合交通实验室正加快建设。南京地铁集团牵头的智慧轨道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集聚了国内多家龙头企业。位于浦口经开区的南京高端交通装备新技术研究院,3年来不断在轻质高强材料、储节能、电驱动等领域甩开“卡脖子的手”。
机遇叠加弄潮“产业蓝海”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轨道交通产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抢占战略制高点,南京快速“入局”。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链双循环发展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该市将全力建设江苏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以“城际、城轨、城郊”轨道交通为战略支点,全力冲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链前三强。具体的目标为:到2025年,轨道交通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培育营业收入百亿元级企业3家、十亿元级企业20家,力争培育1家500亿元级企业。
今年,南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轨道交通专项支持政策,提出支持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有资质的总包企业带领企业组团参与项目投标;支持企业联合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引导设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定期举办银企对接等活动。
拥抱发展“风口”,驰骋产业“蓝海”。推介会上,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军表示,将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更好服务长三角和长江中上游、中西部地区,推动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
来源:中国江苏网
现代轨道交通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轨道运维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